目前,我国约有2.33亿中小学生,他们的交通安全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目前家长们普遍采用的亲自接送孩子的方式,不仅加剧了城市交通的拥堵,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浪费,加重了环境的污染。因此,我国相关部门正在逐步推广专用安全的校车。2010年 7月1日,我国首部校车强制性国家标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始实施。
校车在国外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运营经验。比如,美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校车运营系统,校车运营作为政府引导的公共交通行为被纳入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美国不允许社会车辆临时充当校车,每辆校车都是由专业的校车厂商生产,安全性能大大优于普通社会车辆。全美公路交通安全局曾向国会提交报告称,学生乘坐校车比乘坐自家车安全8倍。尽管美国人私家车十分普及,但是校车接送孩子还是家长们的首选,这是因为乘坐校车更安全。
用智能技术监控校车司机
全球最大的技术专家联盟IEEE表示,如果现有的智能交通技术能被应用于汽车和道路中,多达 90%的事故可以避免。例如,可感知司机疲劳驾驶的车载视觉系统和传感器,车道偏离警示系统。对于安全性要求比较高的校车,可以率先采用智能交通技术。
在校车信息技术的研究方面,日本大阪大学信息网络系教授藤井幸二正在研究可用于校车的无线网络技术,以帮助检测道路上的可能出现意外的校车。例如,当一辆校车正在接近十字路口盲区的时候,这套系统就可以及时地向校车司机提出警示,从而大幅降低事故的发生。日本的校车都有非常准确且固定的发车、停车时间和路线。家长和老师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查询到校车行驶状况,在校车到达目的地之前,家长还会收到校车即将停站的短信通知,让家长做好接送准备。
在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地区的校车采用了GPS系统对校车进行监控。GPS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实时了解校车的行驶状态,包括校车是否超速、司机是否疲劳驾驶、是否偏离既定路线等。
针对不断有幼儿遗忘在车内而伤亡的事故,我国研究人员开发出自动记数系统。这种系统包括视频探头、智能数据处理器和显示器。上下车学生数和剩余学生数,都会通过显示器告知司机,确保司机把每一个孩子都安全送回家。